男孩與女孩   
     性別觀念與成長危機     

性別觀念與成長危機

文盧麗萍

兒童及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,需要建立一個清晰的自我觀念(self-concept)。對青少年來說,他們更需要重新確立自我,弄清楚「我是一個怎樣的人」。「自我」包括身體、外型、思想、價值觀、是否受人歡迎、辦事能力等等。自我觀念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元素,是對自己的性別的看法。一個青少年能否安於自己作為男孩子或女孩子的性別身份,並且懂得如何活出,對他們能否確立自我會有很大影嚮。反過來說,若青少年厭惡自己的性別或對自己性別存有偏差了的看法和理解,他將可能面對情緒困擾,心理困難、或會採用不正常的行為去面對、產生行為問題。

性別困擾虛擬個案

以下是五則已經出現問題的性別困擾虛擬個案,從中探索值得父母留意之處:

* 王小姐永遠都是精心打扮,衣著入時,美得像公主,很女性化。她說有時也覺得自己像個娃絓,表面上永遠笑容可鞠,可是背地裡卻是另一個模樣。她長期抑鬱、患有厭食症、有購物癖,她討厭自己為甚麼不能自如地生活,而要做丈夫的花瓶!原來她自小看著母親拚命討父親的歡心,她吸收了一種印象:女孩子的價值在於能取悅男人。

* 有易服癖的何先生喜歡偷穿女性的衣服,他喜歡做女人的感覺,原來他自小看見爸爸如此演繹男人角色:天天回家叫苦,不斷埋怨負擔沉重、最後更辛勞至死。何先生覺得做男人是一個重擔,他不想做男人。

* 周先生是一位警察,是個「流血不流淚」的標準男子漢。當他遇上困難時,不習慣找人訴心聲,只會吸煙飲酒去解煩解悶,經濟有困難也不想告訴妻子,唯有向大耳窿借貸。他經常心情不快,在家若有不滿便大發雷霆,擲東西打孩子甚至打妻子!

* 劉先生自幼被母親虐待,溫文的父親沒有保護他。他渴望得到女性的愛,卻對她們又怕又恨。他結婚後不懂得和妻子維持親密關係,甚至敬而遠之。他終於發展了婚外情!

* 李小姐生長於重男輕女的家庭,她經常見父親對母親呼喝。母親經常訴說女人之苦。李小姐選擇了建築地盤的工作,與非常女性化的女友發展同性戀,打算以後照顧她。

負面的性別定型

上述的故事令人非常痛苦,部份原因與性別角色的錯誤訊息有關,當事人覺得:

  1. 做自己(的角色)是不好的,痛苦的,他們討厭自己的性別。
  2. 自己的性別非常不吸引,他或會嚮往做另一性別。
  3. 對自己的性別角色有一個狹窄而僵化的理解(例如:男人不可以訴苦),他的生活非常偏向不滿足。
  4. 自小以來,只學了一種方式去做男人(或女人),想改也不知道怎樣改。
  5. 當事人按著自己的經驗活出自己的性別,他用他原本已有困難的方式來面對新的兩性關係,產生極大困難。
  6. 基於狹窄的性別觀念,對自己的行為諸多規限,所以只能掌握其他人一半的生活技巧(例如:女或會不懂家居維修,男的不擅處理情緒。)
  7. 成長與成熟比其他人遲慢,也因而缺乏自信。
  8. 不能做許多他有興趣的事,因為他告訴自己:「這不是我的性別可以做的。」
  9. 習慣活在框框之中,面對困難時或會不懂應變,缺乏彈性(例如:柔弱的女孩子不懂照顧自己)。
  10. 舉凡以上種種問題,會令當事人生活非常不快樂,甚至會長期情緒抑鬱。
  11. 物極必反,他會突然反叛,推翻過往所有的觀念,走向另一極端。

兩性異同

神按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,應許信祂的人有豐盛的生命。所以我們首先要協助子女學習做人,先體驗男女共有的豐盛生命,然後才去細嚐男女的不同之處與獨有角色。男女兩性的分別其實不多,都有很多相同的人性。一位男性與女性的差異,只反映這兩個人的個別性格差異。換句話說,是A先生和B小姐性格不同,而不是男人是這樣、女人是那樣。

協助子女免墮與性別偏差

父母若想避免自己的子女對性別有錯誤觀念,自己首先應反省對這方面的意識。以下提出一些正確的觀念,父母可以先思考及修正,然後在生活中引導子女:

  1. 男女都有感情,感受不是女孩子獨有的,不應取笑男孩子的情緒為「娘腔腔、女人型」。
  2. 男女都有堅強勇敢能幹獨立的時候,也有軟弱害怕的時候。不要視硬朗的女孩子「男人婆」或「無女人味」,也要接受男孩子也會有膽怯的時候。
  3. 男女都需要愛與關懷,也會享受與人親近。親切的男孩子也可以很女性化,卻不一定是女人型。
  4. 男女都可以學習愛別人,只是有些男子沒有得父母鼓勵他用適合的方法關心人。
  5. 爸爸應愛媽媽,媽媽應尊重爸爸。強調男尊女卑,一味以權力制服別人的做法是傳統壓制女性的做法,隱藏著不少危機。應避免營造男權至上、爸爸有權、媽媽無效的家庭文化。(順服是出於自願,不是外加的。神也不會勉強人順服。)
  6. 在不侵犯或損害他人的情況之下,男女有自主的權利,可以選擇與決定與自己有關的事情。家中男人不應用權力控制女人。請爸爸在孩子面前尊媽媽,不要在媽媽不情願的情況下強迫媽媽做事。

家庭中男女互相關愛,一同負上營造家庭關係與氣氛的責任。爸爸應積極參與,媽媽也應歡喜地給他參與的機會。

如果你的子女在這樣的一個家庭環境成長,他們就不會因偏差的性別觀念而情緒低落、或情緒低能、或需用煙酒及其他癖癮來逃避心理痛苦,也不會在兩性相處中用暴力與強權來演繹自己的性別角色,因而不能與未來配偶培養親密的關係。

(作者為家庭治療師)